(三) 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 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十、进出口失信企业名录(海关信用)
十一、动产抵押
动产抵押并不属于不良信息。从实际影响分析,动产抵押只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就不会产生负面效应。
动产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动产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的抵押形式。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占有抵押动产,并就其出卖价金优先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由于不移转动产的占有而与以动产为标的的质权相区别,因动产抵押为不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动产的担保,故成立动产抵押须订立书面契约并经登记。动产抵押多由法律的特别规定而发生。
十二、清算信息
清算是指企业已经不属于正常经营状态,清算的目的是为了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剥夺公司法人资格,确保公司解散后的财产和法律关系的妥善处理。
十三、开庭公告(司法信息)
开庭公告本身并不属于不良信息。虽然它意味着相关主体卷入了法律纠纷,但卷入纠纷并不等同于存在不良行为或信用缺失。
开庭公告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声誉受损:公告暗示企业涉法律纠纷,易引发负面揣测,舆论可能发酵。如食品企业因食品安全被诉,公告发布后消费者信任度降低,销量下滑。
合作受阻:潜在合作伙伴背调时若发现开庭公告,会担忧风险而终止谈判。如科技企业因合作方有专利侵权公告放弃合作。
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将开庭公告视为风险,可能拒贷或提高门槛,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
运营受影响:若案件涉及核心业务、关键人员或重要资产,可能导致运营中断。如劳动合同纠纷致关键岗位人员变动,或资产被查封影响经营。
业务拓展受限:参与政府招投标、申请资质认证时,有开庭公告的企业会受限制,错失机会。
招聘遇阻:求职者常避开有开庭公告的企业,怕影响职业发展,企业人才竞争处于劣势。
不过企业作为原告维权,负面影响较小;若案件调解且不公开,对企业后续影响更低。
十四、劳动纠纷
劳动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正常法律争议,旨在维护双方权益,不属于不良信息。但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声誉受损:纠纷公开引发外界负面评价,损害企业在消费者、合作伙伴心中的形象,如拖欠工资被仲裁致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2.商业合作受阻:合作伙伴将劳动纠纷视为企业管理不善信号,怀疑企业稳定性,增加合作难度。
3.融资贷款困难:金融机构把劳动纠纷当作潜在风险,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导致贷款额度降低、利率提高甚至拒贷。
4.影响企业运营:涉及关键岗位员工的纠纷,或致岗位空缺、员工消极怠工,影响业务连续性与效率,造成经济损失。